
话题:《易经》里的“彖”和“象”是什么意思
由六个(阴爻 阳爻)爻组成的六十四卦即是象
而彖则是对卦象的解释
话题:《周易》中的大象和小象指的是什么?
《周易》大传(即《十翼》)中的上下两篇共450条。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辞。)。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也称象辞。
《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小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如果将《易传》中的《象传》、《文言传》所论天地之道、人道的内容与《彖传》所论作个比较,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总体的思维取向不同。尽管《彖传》和《象传》、《文言传》同是用类比的方法从天地之道推导出人类社会的法则,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内涵却是不同的。《彖传》多是对天地的规律作客观的认知型把握,而《象传》、《文言传》则可以说是对天地的比德,即对世界作一种情感型的把握。
比德天地的论述在《象传》、《文言传》中可说是俯拾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乾·文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象》)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坤·六三.小象》)
话题:周易的象、数、理各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易经》研究可分为象、数、理三门学问。“象”指表象、卦象。上至天地日月、水火星辰,下至飞禽走兽、人类社会,通通可被阴阳八卦所“象”化。世界的运动规律,被生动地描述成卦象之理。“象”是易学构成的最基础层面,是“数”与“理”所依赖的基础。 “数”与“理”则是“象”的应用。“数”指术数,包括占卜等,是易“象”在预测学上的应用。它试图以象理推演和预知世界,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理”指义理,是易“象”在哲理上的应用。它通过易的架构来讲道德伦常、品性修养等,以达到升华智慧、完美人生的目的。也可以这么总结:“象”注重自然规律,“理”注重社会规律,“数”注重占卜预言。“象”学本来是三学的基础,但在孔子后,尤其是经历了焚书坑儒和王弼扫象的重拳之击后,已经奄奄一息。清朝康熙皇帝在《周易折中》的序中曰:“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周易折中》曰:“自孔子既没,易道失传,义理既已差讹,图像尤极渺茫。”这里所说的“图像”,就是“象”学。“极渺茫”几字,道出了“象”学的失传。在“象”学两千年来精华尽失的同时,“数”与“理”倒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数”学上发展出了八卦预测学、梅花易数、六壬预测、四柱命理、风水学等应用学科。“理”学则在程颐、朱熹等大学者的努力下,登上了思想的光辉顶峰。“数”学与“理”学虽繁荣一时,但都离不开“象”学的基础。“象”学的枯萎,架空了这两门学问,直接影响到它们的长远发展。试问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又何以有大成就?所以,修补“象”学是当务之急,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
话题:易经的象、数 、理、气各指什么
理,之哲学方面的东西。
数,是术数变化
象,是图像类,如阴爻阳爻,错综卦等
气,无形而无质的客观存在,类似能量,磁场等
话题:周易象数
牛角尖不是那么好钻的。
话题:周易中的象数和义理
义理、考据、辞章
所周知,义理、考据、辞章是桐城派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三者作为构成“学问”、“文章”(“且夫文章学问一道也”,姚鼐《谢蕴山诗集序》)的一部分,各有存在的需要和价值,不可偏废;二是三者应该互相吸收和补充,以使各自更加丰富和完善;三是三者的关系是有层次的,“义理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但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指程朱理学。姚鼐谈义理以端正立言之旨,谈考据以充实作文内容,都是站在古文家的立场上,从如何写好文章的角度来说的,这是作为文章家(“辞章家”)的姚鼐与理学家(“义理派”)、学问家(“考据派”)相异的地方。但在论学层面上,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仍然没有超越汉学、宋学的藩蓠而上升到方法论层面,使之重新整合,交相为用,因此,在姚鼐和桐城派那里,义理、考据、辞章的意义还比较狭窄,没有根本的创新和突破。不过,姚鼐和桐城派古文家要求把鲜明的思想观点、确凿的事实材料、精练的文字表达相统一,实是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桐城派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的观点对于思考和总结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将尝试借用这三个概念来探讨现代人文学术研究的理路范式。在现代人文学术研究方法论的视野中,考据指现代人文学术研究中的实证性研究方式,如校勘、考证、释义、定量分析与统计、中西比较等语言文献研究方法;辞章则包括定位学术研究的视界,建构其逻辑框架,调试其论证理路,权衡斟酌其表述方式等,这属于学术研究表述形式的层面;义理则主要是指学术层面上的文本内涵解读以及相应的人文批评与表达。三者之中,考据贡献材料,辞章设定方法,义理整合内容,三位一体,相辅相成。
不含恋爱意味的巧克力,在日本称作”义理巧克力”.
收到” 义理巧克力”的人,一定非回礼不可.而给的对象通常是上司
《周易彖象义理探微》
本书共分四章,分别名为“彖传义理”、“大象传义理”、“小象传义理”、“彖传、大象传、小象传之比较”。如作者所说“本书撰作之目的,乃是据义例以言象数,据辞义以明哲理”,故每章均包括“阐释义例”与“分析哲理”两部分。阐释义例,作者着力于“正诸家之误释”及“补旧说之未备”。以为,“上”、“下”、“往”、“来”之说实为反覆卦之义例,而旧说每以爻变或爻之升降说释之,误也!又以为,“六二”、“九五”居中得正,其应者每多以“凶”、“吝”,故所谓 “正”、“应”之吉,亦须视乎其他因素。此等均一一辨误以正之。又以为,“志行”之说,诸家多未有释,偶有论及,则率以“应”或“不应”释之。